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死后,蜀汉坚持29年才“破产”,真实原因姜维心知肚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三国志》)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陷江油、战绵竹,到达成都城下,准备劝降刘禅。后主刘禅在投降派谯周的劝谏下,拍板决定,派出张飞次子张绍,拿着降书顺表,向邓艾请降。邓艾欣然接受,大军开进成都,蜀汉正式宣告“破产”。
公元234年—253年,两个贤臣时期:诸葛亮去世时,向后主刘禅举荐了蒋琬、费祎两个贤臣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势如破竹,将司马懿死死压制在渭水北岸,如缩头乌龟一样,不敢出战。可是由于诸葛亮“事必躬亲”,凡是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得经过他的手。积劳成疾之下,诸葛亮病倒了,不久听闻东吴孙权退兵,他的病加重了。远在成都的刘禅得知“相父”诸葛亮病重后,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到军前慰问,同时询问诸葛亮身后之事。
诸葛亮对李福说道:“首先感谢皇帝对我的关爱,感到非常荣幸。至于我死之后,我觉得蒋琬适合丞相之职。”李福又问道:“再请问蒋琬之后,谁还可承担重任?”诸葛亮又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费祎。李福还不满足,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表示他也不知道了,爱谁谁吧。
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确实重用了蒋琬和费祎两人。蒋琬被封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这时的蒋琬,就是蜀汉的二把手了,相当于当年的丞相诸葛亮了。
延熙六年(243年),蒋琬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好,于是提拔费祎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后领益州刺史。蒋琬和费祎正是按照诸葛亮设计的轨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两人掌权,鉴于诸葛亮多年北伐,劳民伤财,劳而无功,而他们两位的军事才能和诸葛亮相比,差得太远了,于是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策略。
姜维当时是蜀汉的中坚力量,有为青年干将。蒋琬和费祎虽然不支持北伐,和丞相诸葛亮的策略相违背,姜维也知道原因,在这两人手下当差,服服帖帖,并没有狂妄自大。姜维知道丞相诸葛亮选取的两个接班人,都是贤臣,在诸葛亮死后,撑起了蜀汉的一片天。此时,姜维每次北伐, 军队都不过万,只是对曹魏边境骚扰而已。
公元253年—263年,姜维独揽大权时期:费祎被刺杀后,姜维“以攻代守”,为蜀汉延续了寿命。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在一年一度的岁首宴席上,蜀汉大将军费祎被魏魏降人郭修刺杀身亡。此后,姜维才真正掌握了蜀汉大权。他在掌权之后,将战争规模升级,由原来的不足万人,变成数万,甚至十万军队。如费祎刚刚去世,姜维就开始了征战。(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三国志))
说实话,蜀汉经过近20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早已恢复过来了。此时的蜀汉兵精粮足,可以北伐,和强大的曹魏一较高下了。姜维也是一个不世出的名将,三国后期数一数二的名将。对于诸葛亮为啥明知道灭不了曹魏,却三番五次伐魏,五出祁山,他心知肚明。诸葛亮之所以五次伐魏,是“以攻代守”,采用积极的进攻,压制曹魏,削弱曹魏的有生力量。事实证明,诸葛亮的这种积极防御是行之有效的,使强大的曹魏自顾不暇,顾不上攻打蜀汉。
现在,姜维也是采用诸葛亮的“以攻代守”策略,多次北伐。有人统计,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一共十一次伐魏,比诸葛亮的五出祁山多了六次。姜维的这么多次北伐,也不是毫无战绩的。他胜多负少,多次大败曹魏,削弱了曹魏的国力,巩固了蜀汉的防线。如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姜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姜维和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这都是姜维北伐的大胜。
如果没有姜维的多次伐魏,蜀汉不一定能够坚持十几年。因为只要蜀汉停止伐魏,曹魏可以从容分兵派将,派出几十万大军,发动灭蜀之战。事实也正是如姜维所料,他最后一次北伐是公元262年,被老对手邓艾所破,遭到惨败,不敢回成都,退守沓中屯田。又过了一年,曹魏缓过劲,司马昭派出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以摧拉枯朽之势,夺取汉中。此后,姜维陷入被动,退守剑阁,和钟会对峙。而邓艾另辟蹊径,偷渡阴平,灭了蜀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