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于禁最受曹操器重,但却因为什么事情受到了敌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都是怎么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辽被后人评为五子良将之首,不过在曹操时代,其实五子良将中,最受曹操器重信任的并不是张辽,而是于禁。只不过后面于禁犯了大错,不被曹家原谅,所以于禁的地位遭到了削弱。说回张辽,张辽自幼生活在东汉边境,时常受到胡人的骚扰,不过这一系列动乱却造就了张辽出色的能力,当他还是少年时,便已经成为了雁门郡的郡吏。之后他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历经坎坷,最终在吕布战败后,他投降了曹操,开始为曹操效力。

  在曹操手下,张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攻袁绍、败昌豨、破乌桓,张辽是屡立大功,受到曹操的器重。之后张辽又奉命守卫合肥,在合肥这个地方,张辽打出了他一生中最佳战绩,并凭此战绩进入武庙,被后人评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当然了,这一最佳战绩指的就是他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了,终张辽一世,东吴始终拿不下合肥,吴主孙权更是多次被张辽击败,被人戏称,他是在给张辽刷经验,活生生的把张辽给抬进了武庙。

  在正史中,张辽最终是病逝的,也算是一种善终吧。不过在演义中,很明显张辽的这种死法并不符合罗贯中先生的价值观,于是在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辽是被东吴大将徐奉给一箭射中了腰间,回营后不治身亡。说实话,本文认为演义中张辽的结局算不上好,正史中的结局明显要好很多。

于禁最受曹操器重,但却因为什么事情受到了敌视?

  同乐进相比,张辽还算是比较幸运了,至少在演义中,张辽还是一流的猛将,战力非常强悍。然而乐进呢,身为五子良将之一,乐进在正史中是一个十足猛人,但是在演义中他的实力却被大幅度给削弱了。

  在正史中,乐进作战,常常是每战先登,什么意思呢?就是打仗冲在最前面!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活下来,而且屡立战功,成为大将,可见乐进的个人战斗力是有多么的强悍!在正史中,乐进曾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严敬,还曾击退过关羽这个万人敌,乐进可谓是一个超级猛人啊,可是在演义中,他被弱化得连一流武将都排不上,真的是非常尴尬了。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逝世,谥曰威侯。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乐进是怎么死的,不过就因为没有详细记载,说明他是正常死亡,所以推测他是善终的,而并非是死于他人之手。由此可见,乐进最终的结局也还算是不错的。当然了,这肯定不是罗贯中先生想看到的。于是在演义中,乐进是因为中了东吴大将甘宁的冷箭而受伤退场,最终再也没有出现在演义中。堂堂五子良将之一,最后竟然连结局都没有,乐进可谓是冤大了啊。

于禁最受曹操器重,但却因为什么事情受到了敌视?

  前文说过,于禁原本是五子良将中最受曹操器重的,只不过最终他因犯错而受到了曹家的敌视,所以地位大降,那么于禁是因为什么事情受到敌视的呢?其实就是因为他投降了关羽!

  襄樊之战,关羽出兵把曹仁打得龟缩城内,不敢接战。樊城是曹魏的军事要地,曹操自然不容它被关羽染指,于是曹操命于禁统帅七军前往迎敌。在此战中,于禁也是比较倒霉的,原本按照他的军事才能,是不会被关羽轻易击败的,可是当时天降大雨,大水平地数丈,搞得于禁的七军在普通地面根本待不住,只能往地势高的地方转移。而这一转移途中,肯定会损失很多辎重,外部的补给也是跟不上,最重用的是,关羽大军根本不怕大水!

  于禁七军是北方来的军队没有大船,但是关羽本身有水师,他是有大船的。大水平地数丈,对于禁来说不利,但是对关羽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最终关羽指挥军队站在战船上攻击曹军,把曹军给彻底打崩了。曹军外无援军,内有关羽的猛烈进攻,没法抵挡,最终只能投降,而于禁最倒霉的事情来了,他们都投降了,唯独庞德誓死不降,两人这一对比,就显得于禁这人非常不堪了,于是连曹操都发出了如下感叹。

  《三国志》: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以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这于禁也是真够倒霉的,这场仗本身就不是他的错,是老天站在了关羽这边,而在那个时代,投降也不是那么不可容忍的事情,关羽不也投降过曹操吗?但是人哪,就怕对比,有庞德的誓死不降在一边做对比,就把于禁给衬托得非常不堪了,于是曹丕忌恨上了于禁。最终当于禁被东吴送回,曹丕表面宽慰于禁,暗地里却用于禁投降关羽的画面刺激于禁,最终逼得于禁羞愤而死。也许罗贯中先生也觉得于禁的结局有点惨,没法改,所以在演义中,于禁的结局和正史中其实是差不多的。

于禁最受曹操器重,但却因为什么事情受到了敌视?

  张郃原本是袁绍手下大将,后来在官渡之战投降了曹操,当曹操听说张郃来降,直接将张郃比喻为韩信,并拜张郃为偏将军,封都亭侯。而张郃的表现也没有辜负曹操,他多次跟随出战,屡立战功,并在夏侯渊死后,成功的稳住了汉中曹军,避免了全军溃败,曹操因此还给了张郃假节的权力,统领汉中诸军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众多名将逐渐凋零,张郃成为了天下间首屈一指的名将,连诸葛亮都要忌惮他三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命马谡守卫街亭,阻止魏军的增援步伐,结果张郃大军一到,很快的就击败了张郃,威胁诸葛亮后方。最终诸葛亮只能放弃之前的战果,无奈后撤,而在之后的作战中,张郃也是多次与蜀军交战,是一个令蜀军十分头疼的名将。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由于李严运粮不继,蜀军粮尽,只能无奈退军。看到诸葛亮退兵,司马懿催促张郃出战追击,但是张郃凭借多年的军事经验,觉得此事不宜追击,可惜司马懿强逼,最终害得张郃殒命木门道。

于禁最受曹操器重,但却因为什么事情受到了敌视?

  《魏略》: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张郃作为武将,战死沙场,这种死法是比较符合罗贯中先生的价值观的,所以说在演义中,张郃确实最终也是殒命于木门道,不过关于张郃追击的原因,却和正史略有不同。

  正史中是司马懿逼张郃去追杀诸葛亮,而在演义中则说的是张郃主动追杀诸葛亮,司马懿劝阻他,但是他不听,最终被伏击身亡。在演义中,很明显罗贯中先生是有意抬高司马懿的,原本前几次诸葛亮北伐,曹魏这边的主帅是曹真,但是到了演义中都变成了司马懿,罗贯中先生正是想用抬高司马懿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无上智谋。只是可惜了张郃,英雄一世,在演义中却变成了是自己不听劝告,才导致兵败身亡。

于禁最受曹操器重,但却因为什么事情受到了敌视?

  在正史中,徐晃其实是五子良将中地位最低的一个,不过在演义中,徐晃的表现可谓是非常的亮眼。徐晃在演义中算得上是一个强一流的武力高手,曾五十回合和超一流高手许褚打平,实力强悍,在后期作者甚至安排了一场徐晃单挑击败关羽的戏码,可以说给了徐晃非常大的面子。不过在徐晃的去世问题上,罗贯中先生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了自己的价值观,给徐晃安排了一个战死沙场的结局。

  在正史中,并没有交代徐晃是怎么死的,也就是说徐晃是正常死亡,算是善终,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但是在演义中,徐晃却是在攻击上庸的孟达时,由于跑得离城墙太近,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回营后不治而亡的。实话说徐晃的这个结局,和他在演义中的角色完全不符,因为在演义中,徐晃和张郃二人都是那种把生命看得比较重的人,他们一般是不会以身犯险的,结果他的最终结局却是冲得离城墙太近,被一箭射死,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他的作风。只能说罗贯中先生为了满足他的价值观,强行给徐晃加戏,把徐晃给写死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8526.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