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刘备打赢了夷陵之战,他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一统天下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是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中最后的一个,这场战役基本上决定了三国的最后疆界。我们已经知道,在这场战役中,刘备率领的蜀军遭受了惨败。蜀军损失惨重,史料上记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经此一战,刘备多年积攒的军事实力丧失大半,蜀汉也因此元气大伤。有人说,刘备败给东吴,主要是因为对东吴的新统帅陆逊了解不足,出于大意。那么如果刘备打败了陆逊,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一、在战略上完全错误的夷陵之战。
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之前,在探讨伐吴的问题上,很多大臣都提出了异议。在这些大臣当中,要数赵云、黄权和秦宓的意见具有代表性。赵云直接从名分大义上提出,篡夺汉室江山的国贼是曹丕,应该首先讨伐曹魏。如果和东吴交战,那么一时不会取胜,这就给了曹丕稳定局势的机会。
而黄权则是从战场形势来劝谏的,他说东吴的将士彪悍敢战,再加上蜀军地处长江上游,顺流作战,易进难退。他怕刘备亲自出马会有危险,愿意自己作为前锋,请刘备坐镇后方。这实际上是想要缩小战争规模,避免蜀汉投入全力作战。
而秦宓作为学士,他是从天时方面来劝谏的。他以天象为借口,说攻打东吴是不利的。这引起了刘备的气愤,将他监禁了起来。至此,刘备拒绝了所有人的劝谏,下定了伐吴的决心。
我们看这些人的劝谏,实际上是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劝说的。因为在战略上,蜀汉和东吴都是实力弱小的国家,他们两国的实力加起来,才勉强能够和曹魏抗衡。蜀汉抵御曹魏,靠的是四周的山险,而东吴抵御曹魏,靠的是长江天险。如果两国国家想要生存发展,只有联合起来对抗曹魏才是一条出路。
但是,刘备决意伐吴,就使得两国自相残杀,双方无论谁胜谁败,实力都会受到相当的损害。那么,两国就更不是曹魏的对手了。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国力差距越来越大,蜀吴两国灭亡,曹魏统一天下的格局就确定了。因此,从战略上来看,刘备攻打东吴是完全错误的。
二、夷陵之战在战术上能否成功。
既然刘备伐吴在战略上是失败的,那么在战术上刘备是否有成功的可能呢?我们如果看蜀汉群臣对伐吴的反应,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劝阻刘备都是从战略角度着眼的,而没有一个人是从战术的角度着眼的。大家都认为,伐吴胜利的把握是很大的。
即便是在战役失败后,刘备还不服气地说,自己败给陆逊,是因为天意。而诸葛亮也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即便伐吴失败也不会大败。那么,大家为什么都有这样的看法呢?
这是因为,如果客观地看待蜀吴两国的军事力量对比,蜀汉取胜的几率还是很大的。首先,从将领来说。当时东吴的名将吕蒙在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后就病死了。现在东吴没有出名的大将,属于群龙无首的地步。在战役开始后,孙权突击提拔了陆逊担任统帅,引起了部下的不满。陆逊对东吴军队的指挥有一段处于失灵的状态,只得固守不出。
而蜀汉则是由刘备亲自指挥。刘备这个人的军事才能也是十分突出的,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刘备的能力不比自己差,只是没有自己得到主意快,因此才总败给自己。这个时候曹操已死,天下能够和刘备匹敌的对手已经不多了。至于东吴的那些将领,刘备根本就看不到眼里,认为他们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其次,从军队素质上来说。东吴的长处是在于水军,在陆战方面,东吴的表现十分拙劣。周瑜攻打江陵,率领优势兵力,在关羽等人的配合下,征战一年,直到曹仁撤走才占领了江陵。而在著名的合肥之战中,孙权率领十万人马,居然被张辽等人的七八千曹军打败,还险些丢了性命。
刘备率领的蜀军则是他多年带领训练的精锐。这支军队本来是要执行北伐秦川的战略任务,精兵勇将都集中在这支军队里。在汉中之战中,这支军队打败了曹操亲自率领指挥的军队,建立了功勋。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这支军队养精蓄锐,一旦作战势不可挡。事实也是如此,在夷陵之战中,这支军队的表现也是很出色的。在战役初期,东吴的军队被他们打得节节败退,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在战役中,刘备为了击破吴军,曾经采取诱敌之计,而刘备用来消灭吴军的主力也才八千精兵而已。可想而知,蜀吴两支军队战斗力的差距有多大。就算是在末期,在遭到东吴火攻突袭的情况下,这支军队依然给东吴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如果公平作战,蜀军这支精锐之师的战斗力要远强于吴军。
最后再说战场地形。这场战役的地形主要是山岳地带,有利于蜀军的山地步兵作战。同时因为山地作战,后勤补给主要依靠水路。而蜀汉占据长江上游,在水路交通上占据着优势。依靠交通的优势,无论是运兵还是运输后勤物资都很便利。而蜀军的优势则是吴军的劣势,在山地作战中,东吴不是蜀军的对手。而在水上,由于逆水行舟,东吴水军的优势也无从发挥,后勤供应也相对困难。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蜀汉占据着这么多的有利条件,蜀汉君臣才对胜利充满信心。只是因为东吴起用了陆逊这个卓越的将领,蜀汉才失去了胜利。如果让其他将领来指挥吴军,估计早就被刘备给打败了。
三、如果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天下的形势会有何变化。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蜀汉是有希望获得夷陵之战的胜利的。那么,如果刘备击破了吴军,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天下的形势会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应该看到,当时的天下是由三股势力组成的。刘备和孙权相争,在旁边还有一个曹丕在虎视眈眈。无论刘备和孙权之间的胜负如何,曹丕的动向对形势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我们看一看,曹丕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举动。
曹丕在夷陵之战时,和手下进行战略上的商讨时,他的手下刘晔就建议要攻打孙权。刘晔的理由是,刘备现在和孙权兵戎相见,已经没有调和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曹魏出兵攻打东吴的后方。东吴前有刘备的攻击,主力被牵制在夷陵,侧后的防御自然空虚。那么曹魏就可以一举渡江,占领东吴的根本重地。这样,东吴首尾难顾,必然灭亡。
接下来天下就只剩下蜀汉和曹魏两家。刘备虽然也在战争中占领了部分东吴的领土,可是东吴的腹心重地被曹魏占领,实力上根本比不上曹魏。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实力强大的曹魏必然能够打败蜀汉,统一天下。
但是,刘晔的建议没有被曹丕采纳。曹丕的想法是孙权已经向自己投降,攻打他不合道义。曹丕的意见是攻打蜀汉的后方。不过曹丕在战役期间,并没有实施自己的计划,他改变了主意,想要坐山观虎斗,等到孙权和刘备有一个失败再做打算。在刘备失败后,曹丕发动了三路伐吴之战,但是被已经腾出手的东吴击退了。
从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刘备打败了东吴,曹丕有伐蜀和伐吴两种选择。在这两种选择中,伐蜀的可能性比较大。曹丕这个人好大喜功,他刚刚受禅登基,急于树立自己的威名。他已经接受了东吴的投降,为了获得扶危济困的美名,怎么会眼看着东吴灭亡呢?
再加上曹丕对蜀汉深恶痛绝,将其视为死敌。曹操死时,刘备派使者前去吊唁,曹丕不允许入境,说如果使者入境格杀勿论。对蜀汉如此仇视的曹丕,怎么可能会帮助蜀汉作战呢?因此,在刘备击破东吴的时候,冲出长江峡口的他将面临着曹魏和东吴的共同抗击。这样,刘备将不会有多大的进展。他最多只能凭借着击破吴军的形势,恢复荆州在长江以南的势力。在长江以北,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不会有多大的进展。最后刘备能够拿到的,也就是荆州南部四郡的老地盘罢了。
如果万一曹丕被手下说动,和刘备一起攻打东吴。天下的形势就会如同刘晔所说的,曹丕和刘备分占了孙权的地盘。刘备最多拿回丢失的那部分荆州,而东吴的主要地盘会被曹丕占有。曹魏强大,蜀汉弱小的局面依然不会改观,最终蜀汉依然难以逃脱灭亡的命运。
结语:
刘备发动伐吴之役的时候,蜀汉上下对打败东吴的抱有信心的。这是因为从将领、军队、战场地形等方面来看,蜀汉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刘备能够认真对待陆逊,胜利是有把握的。但是,由于刘备伐吴在战略上是错误的,即便是刘备在战术上成功了,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蜀汉依然难以摆脱不利的局面。
这是因为,刘备打败东吴,曹魏无论采取伐蜀或者伐吴哪种方案,都会对蜀汉不利。如果曹魏伐蜀,那么刘备就难以扩张战果,还要面对魏军和吴军残部的联合夹击。东吴在危亡之际,孙权很可能会更紧密地投靠曹魏。蜀汉一个国家对抗魏吴两个国家,战略处境更加困难,是根本无法取胜的。
如果曹丕采取伐吴的方案,那么东吴必然灭亡。可是刘备只能夺取荆州一带,自己过去的老地盘。而东吴的腹心地区则会落入曹魏之手。这样,蜀汉的实力没有多少增长,而曹魏则会更强大。那么这样一来,蜀汉灭亡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所以,无论夷陵之战胜败如何,对蜀汉的前途都是不利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