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上庸号称金城千里,为何在诸葛亮执政后,蜀汉政权对它不再攻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上庸是刘封的滑铁卢。这个位于三国的交界处的边城,在汉中之战后,被刘备指派的刘封夺取。当时刘封手下还有孟达、申耽、申仪等部兵马,实力相当雄厚。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关羽败亡,孟达也投降了曹魏。刘封被孟达引来的曹军打败,逃回成都被刘备赐死,上庸又落入了曹魏之手。不过从此之后,蜀汉再也没有夺取上庸,这是因为什么呢?
一、上庸的战略意义。
上庸原本并不在三国的交界之处,它原来只和蜀、魏交界,直到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后,上庸才成为了三国的交界地带。上庸四面群山环抱,中间一条沔水穿过,易守难攻。当年孟达占领上庸的时候,曾经评价上庸是“金城千里”。
上庸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地理位置上。流经上庸的沔水注入汉江,通过襄樊进入长江。如果从上庸出发,顺流而下,会很快来到襄樊地区。这将会对曹魏防御江南的重要据点襄樊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上庸的得失,直接影响到曹魏襄樊防线的稳定性。
在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对最后阶段的战略计划是兵分两路北伐。但是荆州和汉中的两路蜀军相距千里,如何协调配合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上庸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正可以承担这一重任。它既能够沟通两路大军的联系,又可以主动出击,策应两路人马的进攻。
在关羽的襄樊之战中,上庸的重要性显示得淋漓尽致。如果关羽能够拿下襄樊,他就可以通过汉水与上庸联系。这样一来,关羽不但有了被汉水和长江环绕的五百里战略纵深,还多了一条汉水交通线与蜀中相连。关羽镇守的荆州将会立于不败之地,再也不必担心曹魏和东吴的进攻了。
在当时,刘封在上庸有上万的军队。关羽由于兵力不足,多次向刘封写信,要求他率军前来增援。但是刘封不顾大局,以上庸刚刚打下,不可动摇的理由拒绝了关羽的要求。如果刘封清楚自己的战略任务,出兵相助关羽,关羽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打败。
如果那样,就算关羽后方被袭,前线被徐晃击退,他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水军,利用汉水撤往上庸。这样关羽和他手下的这支精锐军队也不会轻易损失。正是因为刘封的漠不关心,使得关羽遭到了灭亡的命运。战后刘备追究责任,以此为由逼迫刘封自杀。刘封的死虽然有几分冤枉,但是他不顾大局坐视关羽败亡也属于罪无可赦。
二、上庸的地理特点。
上庸的地理特征也很有特点,那就是这个地方群山环抱,使得敌人想要从陆路进攻要突破无数的险峻山隘。但是在上庸境内,还有一条沔水从中间穿过。如果利用水路交通,会让军事行动事半功倍。并且汉中是沔水的上游,从汉中进攻上庸要比从上庸进攻汉中容易得多。
这一点在现实的军事行动中得到了验证。在汉中之战后,刘备派孟达夺取房陵后,又派他去夺取上庸。正是怕陆路进攻困难,刘备又派刘封从汉中出发,从水路到达上庸,统一指挥孟达。结果蜀军行动十分顺利,刘封、孟达迅速夺取了上庸。
而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曹魏对蜀汉进行了报复性进攻。驻守上庸的司马懿率军向汉中发动了进攻。在这一次进攻中,由于逆流而上,司马懿的军队遭遇了很多困难,行动十分迟缓。在行动中,司马懿的军队又遭遇了恶劣的天气,暴雨连绵,山洪暴发。在遭到很大损失后,曹魏被迫下令撤军,司马懿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
正是因为上庸的地理特点,在曹魏占领这个地区后,很少以这个地区为出发地,去进攻汉中。曹魏将这个地区变成了掩护襄樊地区的屏障,防止蜀军以汉水为后勤线,出兵襄樊地区。有了上庸地区的掩护,曹魏的襄樊据点免除了后顾之忧。
三、蜀汉不夺取上庸的原因。
我们从上庸的地理特点,可以看到蜀汉从汉中出兵,夺取上庸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在蜀汉进行北伐的时候,却没有对上庸发动过攻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蜀汉失去荆州的同时,上庸也失去了它的战略意义。上庸对于蜀汉的意义,就是在完成《隆中对》计划的时候,沟通汉中与荆州的联系,策应襄樊地区的进攻。但是随着荆州之战的失败,整个荆州都丢失了。襄樊地区成为了曹魏和东吴交界的地区,如果蜀军从上庸出兵攻打襄樊,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
这样,即便是上庸掌握在蜀汉的手中,也不会发挥什么用处。上庸对蜀汉而言,已经成为了鸡肋,几乎没有用处。占领上庸地区,还要将本来就不足的蜀军兵力分散在无用之地来防守。这样,占领上庸弊大于利,蜀汉自然不会去占领它了。
其次,上庸的丢失对蜀汉没有威胁。由于上庸的地理特点,上庸只适合蜀汉从汉中进攻,并不适合曹魏以此出发,进攻汉中。因为司马懿那次失败的进攻,使得曹魏打消了从上庸进攻蜀汉的念头。因此,上庸控制在曹魏的手中,对蜀汉没有多大的威胁,蜀汉可以对之置之不理。
第三,蜀汉上下没有把上庸作为目标。自诸葛亮时开始,蜀汉将北伐的方向定在关中平原。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翻越秦岭,进出秦川,而从来没有把进攻方向定在上庸。这里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从上庸出兵,只能顺流而下进攻襄樊。如果在这个方向发起进攻,不但要遭到曹魏的抵抗,还会刺激东吴的神经。
东吴把长江上游地区作为保证自己安全的必争之地。为了夺取荆州,他们不惜破坏同盟,攻打关羽。虽然两国后来重新结盟,但是双方互不信任,在峡口地区都布置了大批军队。如果蜀军进出襄樊之地,很可能会造成蜀吴之间的冲突。这样,蜀汉北伐成功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因此,在诸葛亮时期,他在联络上庸的孟达时,对他根本没有抱多少希望,而是对他进行单纯的利用。诸葛亮为了配合自己北伐,特意按照自己出师的时间,对孟达使用了反间计,来逼反他。只是诸葛亮没有对司马懿的性格过多了解,使得司马懿很快平息了孟达的叛乱,没有起到最佳的效果。不过即便如此,能够将司马懿这支人马牵制在上庸,也达到了诸葛亮一部分目标。
在蒋琬执政时期,蒋琬认为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没有达到目的,主要是因为地形不利,不能夺取敌人的土地,于是蒋琬将目光投向了上庸。蒋琬大肆造船,企图从水路进军,一举拿下上庸。这样蒋琬在他的任内,至少占领了敌国的领土,也算是无愧于国了。
但是蒋琬的计划遭到了大多数蜀汉人员的反对。这是因为诸葛亮本来就制订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为了没有什么价值的上庸动用武力,既破坏了诸葛亮的政策,又得不偿失。于是大家以上庸进易退难,如果战事不利,很难撤回为理由,对蒋琬的方案表示质疑。蒋琬此时身体有病,再加上大家的反对,于是取消了对上庸进攻的决定。
等到姜维继续发动北伐的时候,他制订了自己的作战方案。那就是利用自己对关陇地区的熟悉,出兵切断敌军的联系,吞并关陇地区。然后收编关陇地区的少数民族骑兵,对曹魏发动规模更大的进攻。于是,上庸便从姜维的进攻目标中抹去了。直至蜀汉灭亡,上庸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没有人对它表示关心了。
结语:
上庸位于魏蜀吴之间,本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特点,变成了三家的鸡肋,没有人去关注它。这是因为上庸群山环抱,陆路交通困难,但是有沔水从中流过,水路交通发达。这使得位于沔水上游的汉中拥有先机之利,能够比较容易地夺取上庸,而从上庸进攻汉中则困难重重。
不过上庸对于蜀汉而言,唯一的战略意义就是策应荆州北伐,夺取襄樊。当荆州之战失败,荆州丢失之后,蜀汉已经丧失了从荆州北伐的形势,上庸自此失去了它的战略意义。而上庸在曹魏手中,对蜀汉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威胁。所以蜀汉不再把上庸作为自己的目标,听任它留在了曹魏的手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