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战国初期,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益增强。到了战国末期,强大后的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兼并东方各国。其第一个目标便是邻近的,也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韩国。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向韩国发起猛攻,切断了韩国的上党郡(郡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韩国上下极为恐慌,议献上党郡以息秦兵。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逐派使者向赵请降。赵孝成王贪图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悍然同意,派军队进驻上党。秦昭襄震怒,于公元前260年,派左庶长王龁率兵再攻上党,把上党团团围住。
赵孝成王得知消息,立马派名将廉颇率兵20万大军去援救上党。他们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时,上党已落入秦军之手。
王龁转而进军长平。
廉颇与王龁交锋几次,屡败屡战,损兵折将。廉颇连忙叫兵士们修筑堡垒,坚守阵地准备作长期扺抗的打算。
王龁无计可施,只有派人回报秦昭襄王。
当时,秦国长年征战,粮草匮乏,在异国打仗,粮草消耗巨大,就想速战速决。
反观赵国,赵国地薄人众,农业欠发达,长期作战,恐怕粮草不济,也想速战速决。
秦昭襄王请相国范雎出主意。范睢说:要想打败赵国,必须把廉颇调开。于是想出了一个反间计。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朝廷上议论纷纷,说:廉颇年老了,不中用了,秦国就是怕年有为的赵括带兵。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头头是道,自以为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其实他只是熟读兵书,实战经验缺乏。
赵孝成王听信朝廷上大臣的议论,于是派人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败秦军。赵括说:秦国的大将白起比较难对付。王龁只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是轻而易举的。
赵孝成王听后非常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率领20万援军去接替廉颇。这个决定遭到了蔺相如的反对,可是赵孝成王听不进蔺相如的劝告。
赵括替换廉颇的消兵传到秦国,范雎知道自己的反间计,大获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代替王龁为主将,去指挥秦军。赵括对此浑然不知。白起一到长平,就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个败仗。赵括不知是计,盲目的贯彻赵孝成王的速战速决的作战意图,带兵拼命追击秦军。白起把赵军引入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把赵括的兵马围在当中,造成赵军断粮46天,
赵括无计可施,他带兵向外突围,被乱箭射死,赵军看到主将已死全部投降,结果全部被秦军坑杀。
长平之战是战国末期,两个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战略大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统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