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人进行了以实现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明治维新,我们则进行了一场在强大官僚资本支持下的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矿山、企业,甚至铁路都转给了私人经营,而我们竟还有不允许私人开矿山、建工厂的荒唐规定,对民间企业还百般刁难,也不知道李鸿章之流在想什么。如果非要说李鸿章卖国,这大概是他后来不得不卖国的经济根源。腐败的官僚们只知道下馆子、逛窑子、娶姨太太,变着花样压榨贫苦百姓、手工业者,甚至小业主,不给他们留下任何发展空间,整个社会弥漫着腐臭的不思进取的风气。好像只有官僚的洋务工厂才是民族工业,私人的工厂就不是我们民族的工业发展似的。我们把这种思考逐渐的在社会各个层面上蔓延,籍此制造出各种腐败的借口。
北洋水师的命运是悲壮的,爱国将士的事迹也非常感人,但当时这支水军几乎是以亲属和乡友关系组织起来的,这也是事实,其内部腐败程度可想而知。我们为其悲壮感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自身问题,或者说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也许正是造成历史悲剧的原因所在。把这样大的失败的责任推给一个人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也说明我们民族到今天也不敢面对这一段历史。
日本可以倾全国之力扩充海军,我们的北洋水师却无力购进新的舰船,官僚手中的洋务工厂也没有能力对已有舰船进行改造。连我们的教科书也承认,这些洋务工厂劳动效率极低。岂止劳动效率的问题,这种工厂更缺少的是创新的活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就是政府给再多的钱,它也没有技术能力完成相应发展、改造和技术进步。
不是说我们的工厂缺少技术人才,我们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詹天佑、华衡芳、李善兰这样的英才,但我们似乎缺少一种更合理的经济运行模式,或者说我们对更合理的经济运行模式有一种抵触的心态。这才是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关系没有理顺造成的问题。到今天为止,我们也没有认识清楚其中的真正规律,或者说没有对规律真正的进行利用,让这一规律来有效指导我们经济生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再说,这时的清政府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了,是我们没钱吗?难道以当时清政府的地大物博,其财力还不及日本。不!我们当时的财力远胜于日本。虽然我们选择了毫无活力可言的官办洋务工厂的经济运行模式,但日本列岛上有什么?怎能和还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清帝国相比。可我们的钱都用在腐败的勾当上了,虽然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可我们就是没有危机意识。
发展经济的模式都选择了大官僚可以随意控制、摆布的所谓洋务运动,腐败的官僚们还给自己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就是向政府要钱的幌子,压榨百姓的托词,吹牛皮的说辞。他们百般刁难私营企业,坚定地认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就不是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是迂腐,是奸诈,是自欺欺人,还是自私心理作怪,就只能由后人评说了。
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甲午战败,是《马关条约》的割地赔款,是李鸿章在中国历史上的千载骂名。虽然结果如此可悲,但我们在发展经济时的思维好像始终走不出洋务运动的思维模式。及至蒋介石统治中国,他也对这种毫无活力的经济模式情有独钟,四大家族暴发户式的发展就是证明,他们还打出各种政治旗号欺压小商人,限制他们的发展,腐败的政客们利用各种可能利用的手段为自己搜刮钱财,创造各种组织模式为自己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茅盾老师笔下的《林家铺子》的倒闭就是当时国民党的政客们造的孽,是对这种经济模式的血泪控诉。经济倒了,平民百姓生活无着落,这样的国家在战场上还有胜利可言吗?难怪在东北、华北、华南,国民党面对日本人的凌厉攻势一败涂地……又想起学生时代问历史老师的一个问题:“假使帝国主义或者说日本不侵略中国,以当时统治者的腐败程度,能使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吗?”老师只是说历史就是历史,它不存在“假使”。也正是因为历史不允许我们重走,我们才应该更加慎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