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着什么(端午喝雄黄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着什么(端午喝雄黄的习俗是怎么来的)相传,屈原在端午之时,曾在汨罗江跳江自尽,所以为了纪念屈原,才发展成了现在的端午节。雄黄酒,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料,用雄黄碾碎制成的。雄黄要放在阳光下晾晒。
端午节,是古代祖先用赛龙船来祭奠祖先的一种仪式。相传,屈原在端午之时,曾在汨罗江跳江自尽,所以为了纪念屈原,才发展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雄黄酒,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料,用雄黄碾碎制成的。雄黄要放在阳光下晾晒。雄黄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主要用于解毒和杀虫。
端午节,本是全家欢庆的日子,但在大宋临安,数百年前,一段爱情的悲剧,就在端午节这天上演。
做医药生意的许仙,让妻子白素贞喝了一杯雄黄酒,结果把她肚子立刻开始绞痛,露出了自己的真身,把许仙给吓坏了。耳熟能详的故事告诉我们雄黄酒可以驱赶蛇妖。
现代人对节庆的看法比较喜庆和团圆,恐怕难以想象古代的很多节庆都含有“驱瘟辟邪”的深意。
在医疗还不昌明,疾疫肆虐的古代,通过医术甚至是仪式,来驱除瘟疫,这是一件盛大的喜事。
端午在五月初,天气暖和,梅雨将至,炎热、潮湿、蚊虫滋生,是常见的传染病大肆传播的时节,因此,除瘟疫一直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人甚至将“瘟”与五脏相对应,并将瘟疫分为五种,《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中记载,瘟疫中有五毒。
“瘟疫”这个词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五毒”这个词,在一般人看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五毒是蛇、壁虎、蜈蚣、蝎子、蟾蜍,蛇是五毒中最常见、最毒的一种。由此,端午与蛇之间的关系得以确立,这才有了后来的白蛇传的故事。
雄黄并非一开始就是端午节的上好的驱邪之物。在明朝以前,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使用菖蒲、兰和艾等来驱鬼驱蛇。
这种药草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可以起到驱除瘟疫的效果。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这就是所谓的“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后来菖蒲和艾草的用法就混淆了,菖蒲也是用来防魔辟邪了,还必须是雕刻葫芦和人形的。艾草则可以扎成老虎的形状,也可以“翦彩为小虎,粘艾叶戴之。
或者可以和菖蒲泡酒同饮。这两种草药在端午民间习俗中的位置是相当之高的,至今仍然存在,有的地方还经常见到挂蒲剑和制作香囊的习俗。
在古代,长江一带很流行喝雄黄酒。有句老话说:“喝了雄黄酒,所有的疾病都远走。”雄黄是一种被称为“鸡冠石”的矿物,它的主要成份是含水银的硫化物,具有毒性。
普通的雄黄酒,仅仅是将少量雄黄添加到白酒或自制的黄酒中,不会单独拿来冲泡饮用。
雄黄酒具有抗菌、驱虫、解毒的作用。古代的人还会在腰间挂上雄黄,或者用雄黄,再加上白芷、熏衣草等香料制成的香囊,也可以用来驱除妖魔和蛇毒。
在古代,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情况下,用雄黄来泡酒,是一种解毒和止痒的方法。
对于未成年的儿童,成年人会将雄黄酒涂在额头、耳朵、手足等部位,以杀菌、防病、驱虫。
古人云:“惟有幼年不能忘记,拿着艾簪蒲的额头。”意思就是在端午的时候,小朋友会采艾叶、用菖蒲、用雄黄酒在额头上书写“王”字,以驱除瘟疫。
在墙角、床底等地方也撒上雄黄酒,既能驱赶蚊虫,又能净化环境。但现代科学的研究显示,雄黄酒在外用还可以,饮用时却是有害的,应慎重使用。
相传,屈原跳江自尽后,屈原的故乡人民把粽子和咸蛋扔进河里,以免被蛟龙吞噬屈原的尸体。一名老大夫,将一壶雄黄酒倒进了河里,据说可以让蛟龙昏迷不醒,保护屈原。
片刻后,一条蛟龙从水中钻了出来。然后,他们将这条蛟龙拖到岸边,抽了它的筋、剥了它的皮。
最后将这些筋绑在小孩子身上,并且用雄黄酒涂在小孩子们的七窍上,认为这样就能保护他们不被毒虫、毒蛇毒死。传说,这就是端午饮雄黄酒的由来。
这只是传说故事。那么,从何时起,民间真实的有了喝雄黄酒的习惯?,有历史记载,《五杂俎》中说:““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月令广义》中也有记载:初五以朱砂酒为食,可驱毒,以酒涂于额头、四肢,可以避免毒蛇毒虫的侵扰。还可以在墙上、窗户上撒了一层水,以驱赶虫子。”,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五杂俎》涵盖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所记录的有关民间风俗大都是在隋唐时代或更早的魏晋时代形成的。
所以中国最早是在唐朝就有了端午节喝雄黄酒的风俗。
但那时候,雄黄的产量很少,而且价格也很高。韩愈曾写道:“以空青、雄黄等奇异之物为食,每剂十万两银子。”就像许多大补之物,例如虫草、铁皮石斛一样千金难求。
所以在唐宋时代,饮雄黄酒,那是一种奢侈,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还没有流传开来。
到了明朝之后,矿石的开采量上去了,提炼技术也更加效率了,这才能将雄黄的产量提升,最后压低雄黄的价格。
家家户户都得以负担得起,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才开始广为流传。
但事实上,雄黄是一种矿物,它包含了大量的硫磺和砷。
《中国药典》记载,它的主要成份是二硫化二砷,它的含量超过了90%,在高温下会被氧化成砷化物,具有更强的杀伤力。
一说起砷,大家应该就会想起砒霜,所以饮雄黄酒无异于饮砒霜。随着这个习俗开始转变成用雄黄泡酒,但是不饮酒而是只洒酒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985.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