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寿辰的饮食礼仪-寿宴饮食礼仪,祝贺寿辰的饮食礼仪,祝寿过生日是人生礼仪中的重要内容。
饮食方面,十岁、二十岁生日,只吃切面就可以了。
【寿辰宴流程】,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
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
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
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
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
【各地祝贺寿辰风俗礼仪】,给予年满66岁的人做寿,称为六六寿。做六六寿是我国很多地方民间浒的一种寿诞风俗。
例如,上海地蒙古族寿宴区、江办、浙江、安徽等地区。每逢父母66岁生日,要做六六寿,届时要有出嫁的女儿为父或母祝寿,将猪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切,形如豆瓣,俗称"豆瓣肉"。
一般是将六十六块小肉红烧后,盖在一碗大米饭上,连同一双筷子一起放到食篮里,用红布遮盖,送给寿主品尝,以示祝寿。也有的根据寿主口味灵活变化,不用红烧,改用别的烹调方法,但都必须是六十六块。六十六块肉寓意老人长寿。做寿的老人在庆贺声中美餐一顿,尽享表面化之乐。
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俗谓人的一道生死坎儿,谚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到了这个年龄,老人和子女都比较紧张,平时对老人加倍呵护,生日时也有个特别的破法,即子女买活鲤鱼为寿礼让老人吃,鲤鱼擅跳跃,吃了鲤鱼,就会跃过这道坎儿,获得平安健康。
蒙古族寿宴,寿宴开始前,亲属、朋友、兄弟姐妹及子孙们把长寿老人簇拥到上位。辈份大的长辈人左右相陪,其他人依次落坐。
子女们首先用银碗给老人敬酒祝寿,有的也敬鲜奶茶拜寿。其他人也为老人敬酒祝寿,长寿老人也斟酒对亲戚朋友表示谢意,同时也祝福他们平安长寿,酒碗酒杯由子女递过去。接受老人祝福的人都表现的兴高采烈、欢乐异常,使老人非常高兴。
寿桃寿宴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大家喝奶茶、饮酒,吃手把肉(过去给老人祝寿是全羊席,现在多数是手把肉),唱歌敬酒助兴,使长寿老人感到场面喜庆,心情舒畅。
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家要回赠一些礼品,如果是孩子,就给一些糖果、月饼或一二元钱等。
郑州寿宴习俗,子女和亲朋祝寿完毕,寿宴开始,众人给寿星敬酒,寿星把寿糕、寿蛋、寿果等吃食分给众人,众人踊跃嚼食,说是替老人“嚼灾”。长寿面是寿宴上必有的食物,吃面时,儿女们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条拨向老人碗中一些,谓之给老人“添寿”。寿宴后稍事休息,大家陪老寿星看戏、看电影。晚上请执事人等吃酒答谢。寿礼便圆满落幕。
岭南寿宴礼仪,寿宴一般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再吃寿酒。宴席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
贺生日一般都要庆贺,多以寿桃、寿面为礼,本家还有外加白糖、云片的。
寿桃被看作为仙桃,面条取其绵长,都表示祝贺长寿。
同时也送寿幢寿联,用来书写吉祥加语。隆重的还设寿堂,摆寿烛,张灯结彩。
寿翁坐在正位,接受亲友和晚辈的祝贺。
拜寿礼有主持者喊礼辈分不同,拜礼也有区别。平辈只是一揖,子侄为尊长庆寿要四拜,有的还要用寿盘盛熟鸡蛋四枚,或枣汤一碗奉于寿者。贺寿仪式完毕,共吃寿宴,祝寿酒。
寿桃寿面也有向邻居家分送以谢祝贺的。
【寿宴饮食及用品】,这是旧时普通用于祝寿的吉祥物,既是供品,又是礼物。有用鲜桃,多数是用面粉制成。神话中,王母做寿,在瑶池设幡桃会招待各路神仙,因而后也都用桃祝寿。陈放在寿堂案几上的寿桃,一般九叠盛作一盘,三盘并列摆放。用面粉蒸成的寿桃,桃嘴还要染红。
寿面,寿面是中国人过生日必备的吉祥物,它既是供品也是礼品。在风俗习惯上,人的生日必须吃面条,称之为“挑寿”,庆寿用的面条越长越好,寓意“长寿”,吃时要高高挑起,寓意“高寿”。
过去的寿面是一种细切面,盘成底粗上尖的塔形,顶上盘成桃形,喷上红色,放于一高座的红漆铁盘里,罩以红色剪纸,成一“网套”状。与寿桃对称放于左首。一般“庆寿”正日子中午这顿饭或寿宴上一定要吃寿面。
江浙一带还有庆寿时将捆成小把的寿面分发给村人和邻居的习俗。我国的传统食品面条绵长,寿日吃面,取延年益寿之意。寿面要长3尺,每束须百根以上,盘成塔形。罩上红绿纸的拉花,敬献寿星要备双份。
寿酒,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尤其是办寿更是离不开酒,由于“酒”与“久”谐音,寿宴上的酒称为寿酒,取吉利“寿久”之意。
宋代黄庭坚有“欲将何物献寿酒,天上千秋桂一枝”的诗句,因此早年寿宴用酒一般为桂花酒,寓意以仙酒祝寿,可使被祝寿人长生不老。老北京人祝寿常用“烧酒”和“黄酒”,称之为“金酒银酒”。
近世多是就地取材,有什么酒用什么酒,想喝什么酒用什么酒。
寿糕,寿糕是祝寿必备用品,寿糕即寓意“高寿”,过去的寿糕多是用白面蒸成的馒头,上面用红颜色点缀,也有用细切面盘成“一笔寿”或写上红色寿字。现在相当部分农村仍在沿用。而城市和交通方便的农村则多用奶油生日蛋糕作为寿糕,上面裱上各种图案和祝福语言,食用时按西方习惯插上生日蜡烛,由被祝寿之人在许愿后一口气吹灭蜡烛,然后分切食之。
寿烛,寿烛即大红蜡烛,也叫寿蜡。寿烛。专供祝寿用的蜡烛,均为红色。蜡面上印有金色的“寿”或“福如东海”等古语,一般长一尺,重一斤左右。以羊油、牛油制成,上粗下细,中间有细管,可插在蜡扦上,通常每对一斤重,点燃放于供桌上。
因为过去没有电灯,也将蜡烛用于照明,因此有人称蜡烛叫“长命灯”,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用蜡烛喻寿、祝寿的习俗。在北方一些地区如同西方过生日一样,将蜡烛插在寿糕(馒头)上。儿童按岁数多少点燃多少颗,老人一般分成两排,第一排为十位数,第二排为各数。
在人们向老人念完祝词后,由寿星一口气将蜡烛吹灭,一是表示有“福气”能“长寿”,二是象征将灾病和旧岁随蜡烛一同吹灭,让吉祥岁月从新开始。这也可能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