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件事最为后人所诟病。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而刘邦竟然在一次逃跑中,屡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女儿踹下车,这简直完美诠释了刘邦的“自私”本性。
其实,这是后人对刘邦的误解,他当时果断抛弃儿女,非但不是自私,而是一种大智慧,是对孩子深沉的爱。
为什么这么说,我先卖个关子,把事情捋清楚了,就明白刘邦的高超智慧,真不是我们一般人能看懂的。
公元前205年,刘邦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集结56万诸侯联军,从函谷关杀向楚国。此时,项羽深陷齐国的军民战争,一时无法脱身,被刘邦捡了个大便宜。
刘邦带领联军,很快攻破楚国的国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收罗项羽的金银财宝,香车美人,还志得意满地搞了个庆功宴。
项羽在齐国听说自己的老窝被捅了,立刻清点3万精兵,出其不意地杀回,直接击溃刘邦主力,打的刘邦是落荒而逃。
经此一战,刘邦仅仅带着数十人逃出彭城。想着自己的老爸、老婆和孩子都还在沛县,他是一边逃,一边派人去接家人。可惜,因为打仗家人都被冲散了,没接到。
没办法,刘邦就只能带着十几个人跑,居然在半路上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赶紧接入自己的马车,让司机夏侯婴快马加鞭地赶车。
刚接上没多久,项羽的骑兵很快追过来了。在这危急时刻,刘邦二话不说直接抬脚,将儿子、女儿踹下车,可怜两个五六岁的孩子,被踹下去后哭哭啼啼。
夏侯婴一看傻眼了,赶紧停车将两个孩子抱上来,还对刘邦说:“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意思就是,现在情况危急,但这两个小娃也没多大分量,扔掉他们,马车也不会跑得快多少。
后来,项羽的骑兵又好几次要追上刘邦,每次快追上时,刘邦还是什么也不讲,抬脚就将两个孩子踹下去,而夏侯婴每次都将孩子抱回车上,让孩子坐稳后,才加速赶车。
在这个过程中,刘邦非常生气,好几次差点拔剑宰了夏侯婴,但一想到杀了他,就没人赶车了,自己完蛋地更快,也只能忍着。事情过去后,刘邦为这个事情,既没有奖赏夏侯婴,也没有处罚夏侯婴,就当没发生过。刘邦踹孩子的整体经过就是这样,这其中有三点值得仔细品味:,首先,刘邦从彭城逃跑时,他第一反应是派人接自己的家人,当然包括自己的两个孩子,可是因为冲散了,最终没找到。从主观上看,刘邦心里一直装着家人。
其次,刘邦逃跑路上,偶遇了两个孩子,第一反应也是接上车,一起跑。但当危急时刻,刘邦什么话也没讲,直接踹下去,史记原本用的是“蹶”,生动形象地反应出刘邦麻利地动作。从行为上看,刘邦的做法反常且不近人情,看起来绝对是自私无情的。
最后,刘邦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讲一句话,更没讲踹下去是为了让马车跑得快一些,这种看法是司机夏侯婴的理解。而后人往往以夏侯婴的角度去评价这个事情,进而对刘邦形成误解。
这点很重要,涉及到刘邦全程为什么不说话,还想杀了夏侯婴。从表面看,正如夏侯婴所说,踹下去是为了跑得更快。实际上,逃跑确实是第一位的。
如果只认识到这点,就是凡夫俗子。刘邦肯定是想跑的快些,但夏侯婴也说了踹下去也快不了多少,这就说明跑得更快些根本不是刘邦真实的想法。
刘邦的真实想法是,眼见着被追上了,如果全部都被抓到,直接被项羽一锅端,自己和孩子都没命;如果踹下去,即使自己被抓到,两个孩子还能逃命,或者自己跑了,孩子被抓了,最多成为人质,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在当时情境下,刘邦最优的选择就是将两个孩子踹下去,这种做法至少保留一半的希望,这绝对是普通人看不透,更难以做到的,而这是刘邦临危不乱的伟人反应。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成功,因为缺少临危不乱的本领。一个人越是在危机时刻,越要超脱情感,越要以理智战胜冲动,快速做出最有利的决定。汉高祖刘邦危急时刻踹孩子,并非无情,恰恰是保护他们,这是常人没有的高超的智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