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这场两个军事强国之间的世纪大战,不仅改变了这两个国家的国运,而且也决定了后面几十年究竟是谁能一统全国。要说长平之战其实也是一个意外,秦国君臣最开始也没有打算和赵国这个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军事强国硬碰硬,在秦军暴奏了一顿韩国之后,攻占了野王这块地,切断了上党地区与韩国的联系,韩国的国君打算将上党地区进献给秦国,以求其罢兵。
上党郡守冯亭和百姓不愿忍受秦国残酷的刑法,于是他们将上党地区的17座城池全部献给了赵国,决定用赵国的力量继续抗秦。赵国君臣在激烈争吵了一段时间后,达成接受上党的共识,于是派平原君去接收土地,同时派老将廉颇进驻长平。
到手的鸭子飞就这样被抢走了,这让秦国很生气,于是秦国决定派兵伐赵。于是长平之战就这样打响了,这场战役以赵国战败被屠四十万人而结束,奇怪的是,失去了四十万青壮的赵国并没有迅速垮台而还是撑了几十年,在秦始皇发动统一之战时才被彻低消灭,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胡服骑射改革带给赵国的强劲韧性,如果要数历史上著民的改革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与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战国中后期,各国变法后所增强的强大国力,让赵武灵王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让赵国变得更强。
他在数次与北方邻居的战斗中意识到,赵国总是被北方邻居欺负,并不是赵国国民体质孱弱,而是在于赵国所着衣物并不适于骑兵的作战模式,衣着不佳,极大的限制了赵军士兵的作战能力。
在看到胡人骑着马在战场上来去自如之后,赵武灵王受到了启发,号召全国人民模仿胡人着装。在改革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并不愿意去向他们口中的蛮夷学习,于是在这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不过好歹赵武灵王凭借聪明才智克服了这些。
在赵武灵王自上而下的强硬推行改革之后,全国开始一次不彻底的"胡化",不仅军队穿上了易于作战的胡服,连老百姓也穿上了胡装。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的生产效率。而最重要的是好武之风开始在赵国慢慢积淀,这也成就了赵国的韧性。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辈出,作为一个老牌军事强国支持其不断取得战争胜利不仅要由国内训练有素的士兵,还要有军事能力过硬的将领,在赵国四大名将中,其二都是出自赵国,这足以说明赵国的名将资源是如何丰富,这些名将在赵国的数次对外战争中,以弱击强为赵国取得了扩大或保存了领土。就但拿长平之战来说,赵国并不是败于与秦国的正面战场上,而是中秦国的离间计,才导致长平兵败。
在长平大战赵国损失无数精锐之后,赵国向秦国割地求和,但其实这不过是赵国的缓兵之计,在半年之后,赵孝成王仍然没有割地的意思,秦军发现自己被骗了于是又举大军前来,而赵国也是在这段时间中积极备战,东拼西凑又拿出了三四十万的军队来守备邯郸,在这一次邯郸保卫战中,赵国也涌现了许多人才,著名的就是平原君赵胜,在战争来临之际,他没有被秦军的阵势所吓倒,而是有条不紊的组织邯郸人民进行防御,始终没让秦军跨入邯郸一步。可以说,名将们给虚弱的赵国又续上了几十年。
赵国在长平之后还能残存上几十年,一方面是因为赵武灵王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赵国名将辈出,在强敌入侵之时他们总能以弱胜强,反败为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