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醉歌(示伎人商玲珑)白居易
这挂在腰间的红绶带还没系牢呢,对镜时却发现青春容颜已不在。玲珑玲珑啊,面对时光逝去又能如何?也就是使君我这厢唱罢你再接着唱呗。
宋人轶事小说《唐语林》说了一个故事:,长庆二年,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此地的官妓商玲珑、谢好好等人很是善于歌舞,也懂得诗歌词赋,白居易白日里写诗喝酒和她们聊以寄兴。白居易有个铁杆好友元稹,此时正在越州(绍兴),听闻白居易和商玲珑的互动之事心里痒痒了,便用重金相邀玲珑。
这个故事有意思的在后半段,为何要说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秦淮河畔的香艳,对西湖青楼的故事更多只认识苏小小,事实上,古时在漕运发达时,沿岸的花楼生意就搬到了花船之上,这可是相当符合文人追求风雅的调调,也符合豪强自标有文化的心理。
古人更看重文化,钱是管用,但是,不能哼出两句诗,那些头牌绝对也会甩袖而去。当宋江去见李师师时,首先亮明自己是财主,妈妈们都是爱财的,但是,听着李师师唱出了曲苏轼的词,他也作了一首。
所以,也不要小瞧了这些女子,若是没些真本事,能让白居易如此上心?当他在一个清风晓月的夜晚看着商玲珑弹着箜篌时,某种情愫就开始在着这西湖的上空徘徊,本是才子佳人的美谈,只是元稹搅了局。元稹开始给玲珑写诗,只是没回应。
玲珑才情很高,对诗词有自己的鉴赏能力。元稹受了冷落,心里很不甘,于是,就缠着白居易,白居易就将决定权交给了玲珑,于是,一场斗诗上演。两位大才子为了一官妓,居然拼自己的才华,是不是有点掉智商的做法?
非也。
这就是那时风月场所的常态,玲珑除了出身不好,才情是高过其他普通女子的,在这些文人看来,类似玲珑的女子更像是知音一般的存在。果然,元、白二人你一首我一首斗的不亦乐乎,一边的玲珑也有了兴致,当时就将白居易的一首诗谱曲,并用箜篌弹唱。
后来这些被玲珑定下韵律的诗词,白居易将其命名为“玲珑四犯”,调名本意即咏转调四次犹声韵和谐的曲子,一时之间在江南广为流传。
最后,玲珑的结局,官史和民间的说法出入很大。
民间版本中,玲珑“请假”偷偷跑到绍兴和元稹私会,白居易知道后很恼怒,就将玲珑给开除出官妓,没有了官家背景的依靠,她便想投靠元稹,只是元稹早已有了新欢,她不得不重操旧业。只是此时的她已不再是排队才能见上一面的商玲珑,后来生活很潦倒。
说这个故事,只是在说一个曾经存在过的行业现象,在西子湖畔有一群女子,她们身处青楼但又和其他同行不同,她们通晓诗词韵律,虽然这是为了抬高身价而特意为之,但却让人在寻欢之余,品味到心灵上的某种契合,所以,民间特意将她们归于了一类。
那么,这花船的生意又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
民间倒是有故事的,这就要说到杨广了。他开凿了大运河,那时船又没有动力驱使,完全靠纤夫在岸边拉着。一天,杨广突发奇想,让宫女去拉船,还想出来很多荒唐的点子,比如:不让她们穿衣服,还洒满黄豆,让她们摔得狼狈不堪。更过分的是,让男子和这些宫女面对面拉船,摔倒时,就会呈现男女叠加的场景。
于是,民间就说,就是从这开始女子开始可以从事纤夫的职业,而青楼的生意呢也顺势搬到了船上,俗称“花船”。在沿海地区,一直就有说法,女子不能上船出海,认为是大忌。将生意搬到船上,其实,只不过是江南水乡地势特点的产物,出门就要乘船,船不再是出行的工具,而是和自己生活起居密切相关的场所。
由于,扬州在古代是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当年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他们的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为何称为“瘦马”?因为,从事“养瘦马”的牙公和牙婆低价买来贫家幼女,养成后再高价卖出去,这和商人低价买来瘦马,养肥后再高价卖出的经营方式一样。
所以说,前文这些风月女子和扬州瘦马还是不太一样的,后者是蓄意调养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玩物,至于才情呢,估计是比不过西子湖畔的姐妹们的。只是才艺再出众又如何,自己终身困于这个行业,人们谈论她们之时,语气中都会夹带着某种颜色,即使被有缘人接了去,又有几人能真正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呢?
看看那秦淮八艳,也都是风光一时的人物,但下场都让人唏嘘不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