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北伐分别于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及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三次战争中宋文帝虽留守建康,各次派不同将领出征,但都会传诏传授战略。
三次北伐主要目标及战场均为宋的河南失土,战事耗费了不少兵力及物资,但结果全遭失败。尤其第二次北伐对江北各地造成极大破坏,江南人民也在恐惧震荡中,久久不能平复。宋文帝去世后宋更陷入内斗混乱中,北魏渐取得军事上的优势,逐步夺取宋的北方领土。
历史背景,刘宋建国之初,北方除北魏外,还着北凉、西凉、西秦、夏、北燕五国;此外,阴山以北,还有强大的柔然部落。其夏和柔然部是魏的劲敌。刘宋虽只有半壁江山,对外却可专注,形势比较有利。其时,宋在河南还占有洛阳、虎牢、滑台、碻磝四个重镇,往东包括今山东省的大部分,济南、淄博、青州等城市都在宋的境内,建康离北方边境较远,所以比起东晋初年,它的局势要安稳得多。
魏明元帝死后,太子拓跋焘嗣位,是为世祖太武帝。太武帝初年(即宋元嘉初年),魏与夏、与柔然的战争连绵不断,宋文帝利用这时机,于元嘉六年向魏要求归还河南各地,声称否则要用武力夺取。太武帝听了,付之一笑而已。
北伐过程,元嘉七年,宋文帝命到彦之率军北伐。四月,到彦之率五万之众,走水路由淮河入泗水,至七月才到须昌(今山东东平东),然后溯黄河西进。魏因碻磝、滑台、虎牢、金墉四镇兵少,主动撤出。到彦之军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易收复四镇,又进屯灵昌津(在今河南延津县北)的南岸,使先头部队西进直抵潼关。
宋军将士皆大欢喜,只有曾从檀道济作战的旧将王仲德不以为然,他料定魏军有计,一定是在等待冬季河上冰冻时反攻。魏崔浩更看穿到彦之的弱点:把几万人棑成东西二千里的一字长蛇阵,每一处只有几千人,力量非常薄弱。
到彦之沿河布防后,就带着王仲德回东平须昌的大本营去了。到了冬天,十月,魏军渡河反攻,攻下洛阳、虎牢。十一月,宋文帝命檀道济率兵伐魏。但是到彦之失了洛阳、虎牢,先已胆怯,引军从水路撤退,到了历城(今山东济南),便烧掉船只,丢掉铠甲,徒步退往彭城,魏兵追到历城。
济南太守萧承之只有几百个兵,他命部下大开城门,敝出毫无戒备的样子。魏军大队人马到了城下,见了这等模样,估计必有伏兵,不敢进城而去。宋军这次冬季失败,损失惨重,府藏、武库为之一空。
元嘉八年(431年)正、二月间,他北上救滑台,进至历城,二十多天中,打了三十多仗,重创敌军。魏叔孙建用骑兵小部队袭击他的运输线,焚烧草谷。檀道济部缺粮,不能前进,滑台终于失守,守将朱脩之被俘。檀道济粮尽退兵,部下有人叛逃,把虚实告诉魏军,魏再发兵追击,宋军恐惧,随时可能溃散。
檀道济在夜间宿营时,唱筹量沙,把剩下来的一点米铺在沙上,装出存粮极多的模样,魏军探知,以为降兵骗人,把他杀了。道济又故作镇静,命军士披甲,自己只穿便服,坐了轿子,慢吞吞地行走。魏军见了,以为是诱敌之计,不敢再追,檀道济方得全军而归。宋军北伐至此完全失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