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中的名句。吴伟业是崇祯时期的榜眼,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他憎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于是作了这首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委婉谴责吴三桂的叛变行为。相传吴三桂知道这首诗后十分不安,希望用重金来毁版删改,可吴伟业无动于衷,硬是留下了这首数百年流传不衰的好诗。
这首诗中,吴三桂因为陈圆圆投降了清军,成为受人鄙视的汉奸。陈圆圆只是一名歌妓,就算再美艳,能让吴三桂放弃个人荣辱,抛弃民族社稷?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吴三桂戍守边疆多年,与清兵的仇怨不小,吴三桂最终降清,是当时形势所导致的。
当时北方有三股力量,一是关外的多尔衮,一是占据北京的李自成,一是以吴三桂为代表的明朝残余。三者之中,吴三桂的力量最弱,还处于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夹击中,当时他无力与二人抗衡,只能选择一方投靠。早已投降清廷的老上司洪承畴和舅舅祖大寿多次劝他降清,但吴三桂没有答应,相比与民族大义,他更倾向于李自成。
这时候,吴三桂收到两个密报,让他的态度发生180度的变化,一是李自成为了追赃助饷,吴三桂的父亲遭到了拷打;一是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强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两条消息不仅让吴三桂蒙受大辱,也让他感觉到农民政权的野蛮和狭隘。于是,吴三桂斩杀了李自成的使者,与多尔衮达成同盟。
吴三桂只是向清军借兵,事成之后则“分地管之”,山海关依然由他掌控,双方是平等地位,并非投降清廷。吴三桂态度的突然转变,引起了李自成的警觉,他决定先发制人,亲率10万大军征讨吴三桂。吴三桂完全处于弱势,大有崩溃之势,而约定出兵的多尔衮却迟迟不动,见死不救。
吴三桂多次派人求救都没效果,不得不亲自前往,哪知道多尔衮却趁火打劫,以两军不容易辨认为由,强令吴三桂的军队剃发称臣,才肯出兵。因为军情紧急,形势所迫,容不得吴三桂犹豫,当即答应了剃发,这样就标志了吴三桂正式投降了清军。多尔衮的十二万人马突然参战,战局再次发生剧变,李自成溃败。
吴三桂投降清军,虽然受到了陈圆圆的影响,却只是一个偶然因素,真正的原因,还是当时特殊的形势决定的,有李自成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也有多尔衮的趁火打劫,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不公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