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是大唐的第三位帝王。我们一提起他先想到的是他为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而不惜和辅政大臣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翻脸,通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最后成功的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此后更是重拳出击打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政大臣。
李治的种种让后世颇多议论,为什么李治对武则天念念不忘,在她出家为尼后还和她旧情复燃?为什么在武则天生育皇子后执意要立她为皇后而不惜孤注一掷?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因果关系呢?两人之间难道真的是情比金坚吗?
李治喜欢武则天吗?前期肯定有,不然也不会冒着风险和她在李世民床前眉目传情你侬我侬。但是你要是认为他登上皇位后还能为了武则天而甘于付出一切那就大错特错。其实这完全是李治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目的就是为了借改立皇后的机会来打倒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辅政大臣们。下面我们一一分析一下:,李治是个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李治留给后人的普遍印象都是懦弱、无能和惧内。前期靠好爸爸李世民和舅舅长孙无忌扶持,后期则依仗妻子武则天,宋代欧阳修就骂他是“昏童。”在其编修的《新唐书》里如是说:“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李治在史书上之所以名声不佳,其原因无非有两点:,第一,李治去世后皇位被武则天所夺取,武则天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在封建皇权时期牝鸡司晨是被历代文人绝不能容忍的。而此事的始作俑者李治自然就成为历代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第二、李治前承李世民后启女皇帝武则天,这两人一位是威名赫赫的“天可汗”,一位是傲娇千古的女皇帝,两人都有着震古铄今的名声。夹在两人中间难免让后世有些忽视李治了。
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得出,李治表面流露出来的种种都是一种伪装,实际上并不是他表面上流露出的那样懦弱而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他营造的表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颗冷静、智慧和铁血的心。
因为一个懦弱的人是没有胆量在父亲李世民生病期间就和小妈勾搭在一起的,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因为一个无能的人也不会在其统治期间开创前承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的“永徽之治”,还攻灭了连杨广、李世民都没有能够消灭的高句丽,将唐朝疆域扩展到极盛(李治时期唐代疆域大约为1200万平方公里)。这需要君王有着很强的政治军事才干。
因为一个惧内的人也不会将自己的老婆(武则天)压制得死死的,直到自己病重的确不能上朝才将有限的权力交给武则天。
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围绕着皇位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两人都先后出局,只有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一向懦弱、文静、仁孝的晋王李治展露头角,他在长孙无忌等关陇派系的强烈支持下成为大唐的下一任储君人选。
长孙无忌之所以力挺李治,其心里的想法无非就是李治是妹妹长孙皇后的儿子,必须支持他。其二就是此时的李治在他的心中懦弱、没有主见。登基后自己必然容易操控他,但是他想错了。
公元649年五月,天可汗李世民在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驾崩。临终前他让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在皇权传承的关键时刻,长孙无忌也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毕竟此时两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李治当上皇帝长孙无忌才能名正言顺地开始辅政。
他先是安慰了痛哭流涕的李治,随后封锁消息秘不发丧,连夜带着李治赶回京城长安,迅速地稳定了局势。
六月一日,李治登基为帝。登基伊始就投桃报李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委以重任。长孙无忌一时也风光无限。
但是其后不久,李治就发现大事不妙!原因无他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势力遍布朝野,每次上朝大多数大臣都看着长孙无忌的眼色行事。而且在永徽三年,长孙无忌借着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大肆地诛杀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等宗室皇亲。
对此李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待此事,一方面此举铲除了对自己皇位威胁最大的吴王李恪,李治躲在背后拍手叫好。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为长孙无忌的狠辣手段而感到担忧,万一日后他有了异心怎么办?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今皇权不振、宗室凋零让李治很是焦虑,不过由于登基不久羽翼未丰,貌似忠厚心有丘壑的李治暂时地隐忍下来。而长孙无忌此后也认为皇室威胁已除,李治又过于柔弱自己可以独掌权柄了。但是他想错了,他也小看了自己的外甥李治。
自古什么样的人最不好对付?面带猪像心中嘹亮之人,在无形之间以自己的表象迷惑对手示敌以弱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达到自己的目的。平时他们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扮猪吃虎一击致命。李治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等待时机。
不久之后,李治就发现可以以后宫为突破口,来迂回打击长孙无忌一系。因为此时李治的后宫之中,做为关陇一系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已经失宠,而李治的旧情人武则天回到宫中,通过废立皇后正好可以撬开长孙无忌派系的最短板——王皇后。
二、李治是真爱武则天吗?
公元637年,武则天被选入宫中,很快被封为才人,光荣地成为天可汗李世民众多妻妾中的一位。
但是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地位也没有上升。其原因无从考究,传闻说在宫廷中,李世民有一匹爱马叫“狮子骢”野性难驯,武则天便自告奋勇的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李世民听完虽然夸赞她,但是其后却日益的疏远。可能是武则天太过于暴虐的行为让李世民心生反感。这让心高气傲想在后宫出人头地的武则天很是失望。
一段时间之后,李世民重病太子李治入宫侍疾。恰好武则天也在旁边服侍,所谓日久生情两人开始好上了。太子李治从小母亲长孙皇后就因病去世缺乏母爱,因而性格中多少会带有一些恋母情结。
而武则天此时也正在焦虑之中,眼见李世民行将就木,自己要不就是被打入冷宫要不就是出家面对青灯古佛。这让心高气傲的她难以接受。孤男寡女同处一室而又各怀心思,你说不发生点啥自然也说不过去。于是就在重病的李世民的床前,两人出现了爱的火花。
好上不久,李世民去世遗诏由长孙无忌等人辅政。而此时武则天已经和许多服侍过唐太宗的宫人们一起都已经出家为修行了。
直到第二年太宗皇帝的忌日,李治去感业寺进稥见到武则天后两人又见面了,武则天如同抓住救命的稻草哭的梨花带雨。李治一看武则天如此心中旧情复燃,两人便“互诉衷肠”起来。此后李治隔三差五的假借为父皇上香的名义,前往感业寺。
但是此时李治心中只是想着重温旧梦而无把武则天接入宫中的想法。因为后宫王皇后是母仪天下名义上的正妻,她不同意李治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将“小三”明目张胆地接入宫内的。
而且俗话说“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才是风流男人正确周旋在正妻和小三中间的方式,李治原本就已经后宫不宁,王皇后萧淑妃争斗的不已乐乎,怎么可能再把武则天带入宫中?
在关键时刻王皇后递来了梯子,她为了打击萧淑妃主动提出将武则天接入宫中,想着联合武则天来对付萧淑妃。于是在公元651年五月,离开皇宫两年的武则天带着身孕重回宫中,而后不久,随着两人“爱的结晶”儿子李弘的出世,李治盼到了自己等待已久的反击良机,想通过废立皇后来完成自己打到长孙无忌,拿回皇权的政治目的!,对于李治的心事,自然也瞒不过枕边人武则天。武则天心高气傲一心想在后宫登顶,于是两人达成同盟携手发起反击。其中还是延续李治一贯的作风,自己隐藏在后由武则天在后宫冲锋陷阵。
废王立武——李治打击权臣的借口,但是要改立皇后不是轻易的事,皇后乃国之小君,一举一动都会被前朝后宫所瞩目。而且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是长孙无忌的死党,有他在中间周旋长孙无忌肯定不会轻易的同意李治废后的要求。因此李治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开始了拉开废后的大戏。
公元655年,在安定思公主死后不久,昭仪武则天对皇后发起了攻击,控告皇后及其母亲柳氏于宫中施行巫蛊之术。李治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将柳氏驱逐出宫,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被贬出中枢,原本就已经失宠的王皇后彻底丧失了在后宫的发言权,和外界的沟通也已经切断只能坐困愁城等待最后的命运。
古代朝堂高官从来不缺乏投机之人,关陇集团垄断朝堂的举动早就引起了山东庶族官员的不满。因此一些官员如李义府、许敬宗和崔义玄等人纷纷改头换面,为“废王立武”摇旗呐喊。
李治见时机成熟,于是在朝会后单独召见几位辅政大臣商议废后之事。辅政大臣中除了李勣称病外,其他人都已长孙无忌马首是瞻自然知道李治召见自己的含义。
李治一开场就义正辞严地说:“皇后久未生育,而昭仪生有皇子,众卿意下如何?”,褚遂良在长孙无忌的暗示下站了出来:“皇后乃名门之后,也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去世之际,曾拉着微臣的手说:朕现在将佳儿佳妇托付给卿。陛下也在场,想必听得很清楚。臣没听说皇后犯了什么过错,岂可轻言废立之事!臣绝不会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于是双方不欢而散。几日后,李治再次提起此事,但是几位老臣打定主意寸步不退。
此次还是褚遂良打头阵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不是不行啊!但是请陛下另选他人。武昭仪曾伺奉过先帝,天下人都知道,又怎么能瞒得过呢?倘立她为皇后,天下人将会做何感想?臣已经触犯陛下尊严,罪该万死,只是不愿辜负先帝的厚恩,哪里还顾性命。还陛下这个手板,臣告老还乡!”说完褚遂良把官帽摘了下来,直接以辞职要挟。
面对褚遂良倚老卖老之举,李治不露声色但是心中愤怒不已。长孙无忌见势不妙这才出来打圆场,双方再次得不欢而散。
既然几位老臣油盐不进,李治直接咨询辅政大臣军方大将李勣。李勣直接回答:“此乃殿下家事,何必问外人。”直接宣布支持李治废后。
李勣也是辅政大臣,但是在李治登基后一直受到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系的排挤,一度心生退意。是在李治的暗中周旋和保护下得以在朝堂稳住脚跟,因此李勣也可以说是李治暗中布置的一招暗棋,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李勣的暗中支持下,又有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摇旗啦喊。在公元655年十月,李治下诏:“ 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 ”随后不久,武则天登上她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而李治也通过此事在朝堂没有较大波动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地拿回自己的权力!,对长孙无忌的清算——李治性格中的铁血和冷酷,虽然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从此开始大权独揽。但是长孙无忌等人还在朝堂,李治也充分发挥了性格中的铁血、冷酷的特点,宜将趁勇追穷寇来痛打落水狗。
十月二十日,反对立后最为激烈褚遂良首先被贬出长安,虽然行至半路褚遂良上书求情,请李治看在自己年老的份上让自己回来。但是不为所动。
公元659年四月,许敬宗向高宗呈奏奏章,声称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对此李治假装惊讶地说:“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一句话将其的真实想法暴露无遗,明明是李治求之不得的事,但是却害怕将自己牵连进去到时候在史书上留名。
如此直白地暗示许敬宗心领神会,最后用汉文帝诛杀舅舅薄昭作为例子来劝说李治。既然有如此李治也不再犹豫他也不招长孙无忌对质,也不审理。直接下诏将其流徙黔州,长孙无忌的几个儿子也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其后不久,在长孙无忌被流放之后李治才又让李绩、许敬宗复审此案。已经摸准李治脉搏的许敬宗直接派袁公瑜赶到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缢。
李治听闻后明面上流泪不已却暗自欣喜,反正坏事都是下面的大臣做的,自己永远是隐藏在背后提线布局的那个人。
其实,李治最后根本无需再逼死舅舅长孙无忌,因为他已经在朝堂之上全面落败。但是出于帝王的提防心理,李治还是做出了那个残忍的决定以免除后患。
结语:,高明之人往往会在不动声色之间悄然布子,从而逆风翻盘。李治就是这么一位人物,在废王立武整个事件中,他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将所有的人都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上,连老狐狸长孙无忌都没能幸免,从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至于他和武则天,只能说或许有过感情。在李治登上帝位之后这种感情就已经变得不在纯粹,剩下的很多都有着相互利用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一边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一边是曾经的旧爱。如何选择?相信绝大部分都会如李治一样。
所以说,李治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那里会是欧阳修笔下的那个昏童的形象。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知进退有分寸,懂得隐藏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完全是一个精通权斗的政治家。而且在他统治期间,大唐繁荣如旧整个国力继续增长。对外灭西突厥、高句丽和百济,大唐的国土面积达到空前的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此后武则天、李隆基时期都没有达到)。
由此来看他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只不过受性格原因的影响,很多时候他的风头都被武则天或者手下的大臣所抢走,他只不过躲在暗处拨动朝局,让大唐向着前方行进。
至于此后的武则天在其去世后夺权称帝,只能说是天不假年造化弄人,假如李治不是体弱多病从而早逝,以他的能力和性格,武则天能够成功吗?恐怕未必如此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