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风俗,藏族面具有哪几种有什么特色,藏族的跳神面具、戏剧面具都倾向表现和象征的艺术风格,造型粗放夸张,伴着铿锵的鼓乐声和和强邮舞姿欣赏,其雄健的威慑力咄咄逼人。不同地域的面具艺术风格差异明显,卫藏地区的面具较为斯文严守法度。西藏东部康区的面具泼辣怪异、惊世骇俗。属于软雕塑的大宗面具,全为俗民形象,艺人以简明的手法摄取凡人情态,塑造了一张张活龙活现的面孔。
西藏面具工艺品除了吸收外来文化外,主要是受到西藏本土的原始宗教一苯教文化的直接影响。由于久远的苯教信仰在吐蕃先民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因而佛教和苯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子并驾齐驱的局面,结果两种文化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尽管最后佛教战胜苯教而形成既不同于印度佛教,又不同于中原佛教的独特宗教,人们称“藏传佛教”或“喇嘛教”。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用佛法神威降服苯教神祗时,为了在民众中赢得广泛的信徒,同时将苯教中的巫术、妖法、火祭、梵魔等仪式连同鬼怪精灵一起带入“佛门”。苯教中的山神、年神、龙神等“世间神”,以日赞(山妖)、夺锥(骷髅)、帕姆(女鬼)、贴龙(独脚鬼)等等,这些土生土长的纸鬼率,也理直气壮的进入佛教护法的行列,成为西藏面具制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面具工艺品由于分布较广,使用范围不同,制作方式也不同,使之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制作上讲大概可分硬塑形与软塑形两大类,即宗教面具和民间面具。宗教面具多为硬塑型;民间面具以软塑型为普遍。从使用上讲,又可分羌姆(跳神)面具、悬挂面具、藏戏面具、歌舞面具、折嘎祝愿面具、傩仪型的吉达面具等六种。硬塑型面具为立体或半立体,在事先塑好的泥胎上用纸浆或布浆糊成硬壳,然后绘制而成。也有用木头雕刻,这种面具大多分布在边境林区。硬塑型面具多用于宗教的羌姆和寺庙的悬挂祭奉,后在藏戏中也多有吸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