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历史上徐庶的结局如何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中,徐庶是一个堪比诸葛亮一样的大才,他是也是演义中第一个投靠刘备的谋士,深受刘备的器重。在徐庶投奔刘备前,刘备虽有关羽张飞这等猛将,但始终玩不过曹操,老是被曹操吊打,但当徐庶加入刘备后,局面开始了反转,曹操这边成为了被吊打的一方,名将曹仁在徐庶面前,不堪一击。于是曹操心生疑惑,啥时候刘备变得这么强了?
多方打听之下,曹操得知了刘备拥有大才徐庶,弥补了其缺少谋士的短板,于是让程昱写信,把徐庶给骗到了曹营。徐庶虽身在刘备阵营,但是他的老母亲在曹操的地盘上,所以曹操让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记,让徐庶回去尽孝。而徐庶这人,本身是个大孝子,得到母亲的书信后,被迫向刘备辞行,不过在离开刘备前,徐庶也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代替自己。
徐庶被骗至曹营后,母亲因他背叛刘备而选择自尽,这令徐庶大受打击,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谋一策。赤壁之战中,即便徐庶识破了东吴的诈降之计、火攻之计,但他仍然没有告诉曹操,而是选择了独自逃离,之后演义中便再也没有了徐庶的踪迹。很可能曹操察觉到事情不对,没有再重用徐庶了。
综合演义的故事来看,徐庶此人富有大才,又为人忠义、孝顺,乃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不过正史中的徐庶其实并没有这么伟光正!真实的徐庶,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
正史中的徐庶,本名徐福,乃是寒门子弟,而且他最开始其实是一个武夫,经常舞枪弄棒。后来他因为替人报仇,遭到官府的抓捕,差点被大卸八块,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让徐庶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开始转变自己的思路,弃武从文,文人总归离打打杀杀要远很多。
董卓入主洛阳后,祸乱朝堂,搞得天下大乱,为了躲避战乱,徐庶选择了去往荆州避乱。当时的荆州,乃是东汉末年少有的乐土,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所以这里聚集了许多的士人才子,也正是在这里,徐庶认识了诸葛亮,并与诸葛亮成为了好友。两人时常一同交流,品评天下局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诸葛亮对徐庶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认为徐庶有王佐之才。不过几人虽然胸有抱负,但当时的荆州之主刘表却并没有重用他们,以至于他们一直被闲置,直到刘备的到来。
刘备来到荆州后,徐庶主动找上门,一番座谈后,刘备感觉徐庶是个大才,便留下了徐庶。徐庶加入刘备阵营后,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一看,既然是徐庶推荐的人,应该还是不错的,那就让诸葛亮前来吧,结果徐庶说诸葛亮为人高傲,希望刘备亲自前去相请,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国志》: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正史中,徐庶推荐诸葛亮这件事,和三国演义有点不同!在演义中,徐庶是因为受到曹操欺骗,在离开刘备前夕才推荐的诸葛亮,不过在正史中,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时候,他并没有打算离开刘备,而且他和诸葛亮还一起在刘备手下共事过一段时间。
之后曹操南下,轻松击败刘备,这个时候关于徐庶离开刘备的故事,正史和演义又有很大的不同了。在演义中,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是因为受到了曹操的欺骗。但是在正史中,徐庶其实是主动离开刘备去投靠曹操的!当阳之战非常出名,大家都知道刘备在这一战被打得很惨,老婆孩子都丢了,最后还是赵云拼死力战,才夺回了这些人。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虽然赵云救回了刘禅和甘夫人,但是还有更多的人被曹军给抓了。而这里面就有刘备的两个女儿和徐庶的母亲!
徐庶当年来到荆州时,其实是带着老母亲一起来的,所以演义中说徐庶母亲在许都其实是骗人的!当阳之战,徐庶母亲被俘虏,于是为了保护母亲,为了尽孝,徐庶选择了离开刘备,去投靠曹操。
《三国志》: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从表面上来看,徐庶是为了尽孝,所以离开刘备,转投曹操,这似乎和演义中徐庶孝顺的人设相符。但事实上,徐庶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候选择离开,其实和演义中的忠义人设是相反的。忠孝不两全,徐庶选择的孝,而没有选择忠,所以说演义中徐庶忠义的人设,其实是被美化了的。真实的徐庶,其实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面对这等难题,最终还是选择的孝。这倒是也不能说徐庶做错了,但细细品味,总感觉徐庶此时离开有点不地道!
刘备这个时候已经很惨了,连赵云都被人怀疑投降了曹操,徐庶在此时公然宣布投敌,这怎么看也像是给老主人身上插了一刀啊,倒是诸葛亮的表现,其实更加值得点赞。这其实也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虽然此时刘备落魄,但诸葛亮在刘备处,能进入决策层,属于重要人物,而若是投降曹操,即便你才华逆天,其实也很难有大作为,进不了决策层,因为曹操那边人才众多,而且人家资历更深,你一个降将怎么可能和那些人相提并论?
事实上,本文认为,徐庶的选择,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择业选择类似。大多数人出身社会,总想进入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意味着福利待遇好,有保障,但由于大公司早就成熟化运作了,所以一般人是很难进入决策层的。相比而言,要想进入一家公司的决策层,更简单的操作是在这家公司规模还小的时候加入,这也是许多人愿意加入创业型公司的原因。一旦公司做大,加入者的获利会远远超过进入大公司的人!而事实上,最终诸葛亮和徐庶二人的成就,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一直不离不弃,最终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成为了蜀汉的丞相,在蜀汉一言九鼎。事实上,当时诸葛亮基本相当于蜀汉的半边天,皇帝刘禅都得听诸葛亮的话。而反观徐庶呢,在加入曹营后,其实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虽然也做了官,但相比于诸葛亮,那就是天差地别啊!
《魏略》: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曾打听到徐庶的消息,得知徐庶做了曹魏的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发出感叹,为啥魏国不重用徐庶呢?从诸葛亮的感叹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庶做的这两个官职,想来应该不是特别大,也就是说,徐庶在魏国的发展,只能说是尚可,并不能说非常好!举个形象点的例子,诸葛亮当初加入刘备这家创业公司,多年后公司上市,成为了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徐庶当年离开,加入了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但多年后只做到了部门经理,这就让诸葛亮非常感叹了,人生际遇,竟然有如此大的不同!
事实上,诸葛亮的叹息,其实包含有两层意思,一个就是上面所说,诸葛亮为徐庶惋惜。当年他们一同在刘备手底下共事,徐庶才能颇高,要是一直跟着刘备,现在怎么说也是蜀汉的高层吧,何至于还是魏国的一个小官?以徐庶的才能,不应该是这种结局啊?这就像我们当年从校园中走出来一样,十多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成绩好的人,被老师寄予厚望的人,现在却在成绩不好的人手底下打工,这如何不让人叹息?
除此之外,诸葛亮叹息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曹魏人才竟然这么多,连徐庶这种大才,都进入不了核心层。相比之下,蜀汉的人才就要少得多了。如果徐庶这等大才在蜀汉,肯定是身居高位,两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蜀汉在人才方面确实是要弱于曹魏啊!事实上,这也是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蜀汉地小民寡,无论是人才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曹魏,而且在其他综合实力的对比上,蜀汉也远远弱于曹魏,这其实早已注定了蜀汉的结局。诸葛亮逆天改命,希望击败曹魏,匡扶汉室,其实是注定不会成功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