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云堪称三国完美的武将,可他为何舍弃公孙瓒,投奔到刘备阵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了两位主人公,一位是关羽,一位是诸葛亮。他们的忠义精神贯穿了整部书的始终。可是,在他们之外,还有一位人物,堪称书中的完美人物。他智勇双全,忠义无双,这个人就是赵云。与自傲的关羽和谨小慎微的诸葛亮不同,在赵云的身上,完美几乎找不到他的缺点。对于他的为人做事,大家都赞不绝口。
赵云在刘备的手下,一直担任刘备的贴身护卫的职务。他招募的数百人马,是刘备的私人卫队,而赵云就是这支卫队的首领。赵云多次救刘备于水火之中,保护刘备度过了各种难关。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不但保护刘备冲出重围,还自己单枪匹马返回战地。经过几番冲入杀出,赵云救出了甘夫人和幼主刘禅,保护了刘备的血脉。
在战场上,赵云英勇无敌,在汉水之战时,他和曹军的主力对敌。在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在曹军中了赵云的疑兵之计,开始撤退的时候,赵云命令乱箭齐发,擂鼓攻击,大败曹军。刘备第二天前来巡视战地,夸赞赵云“一身都是胆也”。
赵云不但武艺出众,还是个文武全才的将领。他曾经担任桂阳太守,和诸葛亮一起搭档,治理地方。他还被刘备任命管理内务,将孙夫人带来的那批飞扬跋扈的东吴人员,管理得服服帖帖。在孙夫人企图带刘禅回东吴的时候,赵云截江抢回了刘禅,挫败了东吴的阴谋。
在刘备取得西川之后,有了自己的稳固的根据地,赵云积极向刘备献言献策,为刘备政权建设出力。在刘备要发动讨伐东吴的战役时,赵云不顾刘备的态度,出言劝阻。他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将伐吴和伐魏的利弊分析得十分透彻,显示了赵云的大局观。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赵云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赵云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尤其是在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他封赏手下的大将。当时,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就遭到了以诸葛亮、关羽为首的一些人的反对。其实,就资历、战功等方面来看,赵云也是后将军的合适人选。
不过,刘备为了激励后来加入的人们,最终还是选择了黄忠。赵云虽然没有被封为重号将军,只是被封为了杂号将军,可是他并没有对此表示过不满,依然一如既往地为刘备效力。赵云的高风亮节,也感动了蜀汉的君臣,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专门把赵云与四位重号将军合传,指出赵云和黄忠一样,如同当年汉高祖手下的灌婴和夏侯婴一样并列的将军。
那么,赵云这样完美的将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肯定是各路诸侯争先招纳的对象。可是,完美知道,赵云最初并不是刘备的手下,他是刘备的同学公孙瓒的部下。那么,公孙瓒为什么会不用赵云,反而将他拱手送给了刘备呢?
其实,赵云最终投入刘备的阵营,有公孙瓒的原因,也有刘备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用一句话就能够说明白了,那就是“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这句有名的话,是当年马援觐见光武帝刘秀时所说的话。这句话用在赵云、公孙瓒和刘备三人之间,也是最恰当不过的。
赵云本身是冀州人士,他率领义从人马投奔公孙瓒。公孙瓒的部下,最精锐的人马就是白马义从,赵云从此就成为他精锐军队中的将领。公孙瓒当时和袁绍争锋,对于袁绍夺取冀州十分忌惮。他对于赵云的投奔并不是很信任,在试探赵云的时候,赵云义正辞严地回答他,说自己并不是对袁绍和公孙瓒有什么个人的偏向,而是选择能够救民于水火的君主去效忠。这样的回答,自然不会让公孙瓒满意,只会对他更加防备。
而当时投靠公孙瓒的刘备则和赵云一见如故。两人对天下大事有着共同看法,对于未来有着共同的理想,所以刘备十分器重赵云。在公孙瓒派刘备去帮助田楷抗击袁绍的时候,刘备就专门向公孙瓒提出,让赵云担任自己骑兵的主将。公孙瓒也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从这一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公孙瓒对赵云的不重视。他轻易的就将赵云派给他人指挥,而不是留在自己的身边使用。相对公孙瓒,刘备则显示了自己的百倍的诚意。他在公孙瓒的那么多将领里,单单点名要赵云随行,并且将自己的骑兵部队交给赵云指挥。这在肯定了赵云才干的同时,也向赵云伸出了橄榄枝。
不过,赵云虽然明白刘备的美意,作为一员有操守的将领,他并美意做出抛弃公孙瓒,直接投入刘备阵营的事情。由于对公孙瓒的不满,他选择了借回乡为兄长办丧事的机会,脱离了公孙瓒。不过,对于刘备握着自己的手不忍分别的情义,赵云也许下了“终不背德也”的诺言。他既不回公孙瓒那里,也不投奔袁绍,直到官渡之战之际才又到袁绍阵营投奔了刘备。此后,赵云在刘备的麾下,为他效忠终生。
我们看这一段的历史,就会知道,公孙瓒没有识人之明,用人之量,白白错失了赵云这员优秀的将领。而刘备有知人善任的能力,也和赵云有着共同的理想,最终得到了赵云的忠心。而赵云则严于律己,不违反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原则。他采取回乡奔丧的理由脱离公孙瓒,在公孙瓒灭亡后才再次出山投奔刘备。这样,刘备和赵云都不背负背主和挖墙脚的名声,这也体现出赵云做事严谨细致的一面。
结语:
我们从赵云和刘备的经历可以看到,人才是决定一个集体兴衰的关键。从赵云在公孙瓒和刘备两个集体的表现,就能够看到公孙瓒和刘备两人的能力的高低。公孙瓒不是将赵云拱手送人,而是他自己的能力低下,使得赵云对他失望,最终离他而去,另寻明主。
因此,一个人的地位高低并不能说明一切。汉末的那些割据势力最终只剩下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家,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他们各自建设自己的团队,招揽各种英才,才打造了自己的江山。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势力,大多都是因为人才的流失而失败,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发人深省。
赵云从公孙瓒那里投奔到刘备那里,是双方互相选择的结果。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君臣相得的结果,证明了那句“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的真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人才不是奴才,他们是不会世俗的陈规陋俗束缚住的,他们终究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去闯出一片天地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