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儒家经典,人们总是从先秦“六经”讲起。所谓“六经”,《庄子•天运》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也云:“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因此,六经所指的六部儒家经典应该并无疑问。
到了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专门设立“博士”来传授儒学,但却只有“五经博士”出现,始终不见“《乐》博士”的踪影。对此,人们的解释是:秦始皇曾下焚书令,“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于是,民间的“六经”被毁之殆尽。至于原由博士执掌的那部分六经,虽然当时尚不属焚烧之列,但最终没有逃脱劫难:秦末战乱,项羽入咸阳,一把大火不仅烧毁了金碧辉煌的阿房宫,也让众多文献宝器成为永远的遗憾。汉初,朝廷一再在民间“访书”,«诗》《书》《春秋))«周官》《士礼》《论语》《孝经》及诸子百家相继出现,唯独《乐经》从此销声匿迹。
《乐经》是被烧毁了吗?邓安生不同意此说。他认为,先秦原本只有五经而并无《乐经》存在,其理由是:
《乐经》不存在的四大理由:
《乐经》不存在的理由一、
《乐记》未言及《乐经》。我们知道,汉代独尊儒术后,研究经学的人日益增多,以至于每部经书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传”。这些“传”或附经以并行,或离经而独传,有的敷陈经义,有的称引经文,如《尚书大传》《易传》《毛诗训诂传》《春秋》三传等,学者莫不见传而知经。当时有一种音乐专著叫《乐记》,相传是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著(或说战国时某人所著),原文二十三篇,论及音乐的方方面面,却无片言只语称引《乐经》或提及《乐经》之名。先秦时专论音乐的著作本来不多,而属于寥寥者之一的《乐记》竟然不提《乐经》,这不难说明先秦本不存在《乐经》。
《乐经》不存在的理由二、
先秦的史书与诸子无一言及《乐经》。今存的先秦典籍,五经而外还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老子》《孔子》《孟子》等多种,这些书都没有称引《乐经》文字或提及《乐经》之书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论语》和《荀子》,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而荀子则是战国时的儒学后劲,得孔子儒学正传。
他们都非常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纂,其中记载孔子谈音乐的地方多达二十二条,却唯独不及《乐经》;《荀子》是荀子本人的著作,其中称引《诗》《书》者比比皆是,还有一篇专论音乐的《乐论》,但也无只语涉及《乐经》。这只能说明,孔子之徒的时代尚无《乐经》,荀子的时代也没有《乐经》。
《乐经》不存在的理由三、
秦汉之际的学者无人提及《乐经》。司马迁撰《史记》,读万卷书,遍览皇家所藏先秦文献资料;又行万里路,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调査研究,见识可谓广矣。但《史记》全书竟无一言提及《乐经》,其中的《乐书》,专论音乐之事,依靠的也是上文言及的《乐记》。如果《乐经》有蛛丝马迹可寻,以司马迁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钻研精神,难道会放弃对《乐经》的追寻以至于只字不提这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吗?《汉书•礼乐志》载,秦汉之际有一位音乐大师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键鐘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意思是制氏只知雅乐的声律和乐舞的仪容,而根本不解其义。古人的技艺极重师传家法,制氏的音乐知识应该是渊源有自,他本人的一生也大半生活在秦代。如果秦始皇焚书前有《乐经》,制氏不可能没有读过,甚至没有听说过,以至于对古代的雅乐懵然不知。
《乐经》不存在的理由四、
一般认为,《乐经》毁于秦始皇焚书是古文经学家提出的,如《汉语大词典》就持此说。事实上,汉代的古文学家有谁说过这句话?董仲舒、孔安国、司马迁没有说过,刘向、刘歆父子没有说过,以兼治古今文经的大师郑玄也没有说过。最早明确肯定先秦有《乐经》而遭秦始皇焚毁的是南朝的沈约,他在《宋书•乐志》中说:“及秦焚典籍,《乐经》用亡。”
稍后,刘勰也在《文心雕龙》中说过“秦焚《乐经》”的话。隋唐以后,附和者愈甚。可见,不仅秦始皇的焚书令中没有提到《乐经》,所谓“古文家认为《乐经》毁于秦火”的说法也是没有文献根据的。先秦有《乐经》,只是儒生子虚乌有的编造。
既然先秦没有《乐经》,那么为什么会有“六经”之称?邓安生认为,“六经”是“六艺”的别称。古代有两种“六艺”,一指礼、乐、射、御、书、数,即国家规定国民应学的六种基本技能,包括了今日所谓的德、智、体,涵盖了文科与理科,是六种初级课程。另一种“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是孔子为学生开设的六门课程,也是后世儒门传授的六科。
是比前一“六艺”更高级的技艺,也是程度更深的六门功课。对于儒门弟子而言,“六艺”是他们的常习之道,也是治国经世和天地之大法,而“经”字就有常道、常法之意,于是,“六艺”也就成了天地之六种常经了。
可见,两汉的史籍之所以屡屡提及“六经”,只是因为“六经”是“六艺”的尊称。“六经”与“五经”的义蕴绝不相同:“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的总称,而“六经”却是“六艺”的又一称法。“六经”可以换称“六艺”,而“五经”却不能换称“五艺'同样,“六经”与后世的“七经”“九经”“十三经”都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
更多未解之谜推荐阅读:
先秦时期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帝王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权臣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嫔妃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美女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战争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宫廷未解之谜
古代王侯将相未解之谜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谜
民俗风情信仰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作品未解之谜
历史名胜的未解之谜
古代科学的未解之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