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成立320年来,既不是没有昏君,也不是底层人民谋反。那么,为什么只有宋朝没有在内战中灭亡呢?最重要的是,宋朝为臣民解决了出路与活路。
王朝的臣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实力有追求的精英,二是养家糊口的普通人。对于精英来说,应该给他们“出路”;对于人民来说,应该给他们“活路”。
在古代社会,以官为贵。在中国历史上,有三种选拔官员的方法: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基于推荐的察举制和基于考试科举制度。
从公平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的优势非常明显。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定型于唐朝,完善于宋朝。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实施“殿试”,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每次科举考试,都要经过三个步骤:乡镇考试、省级考试和殿堂考试。只有通过殿堂考试,才能算是中进士,才有资格当官。这种方法形式上是直接把握皇帝选拔人才的权力,深层次的作用是打破私人利益集团的垄断。
二是撤销“良贱”区别。自商鞅变法以来,重农抑商,士,农是“良民”、工、商堕为“贱业”。隋朝科举,工商子女靠边站。宋代打破了出身限制,无论父祖职业、家境贫富、年龄大小,只要不犯罪,都可以参加考试。
三是“锁院”,“糊名”,“誊录”。所谓“锁院”,就是在主考官确定后,直接隔离起来,让人们无法走后门。“糊名”,就是把考生的名字、籍贯等密封在试卷上。“誊录”,由专人复制考生答卷,考官只能批判抄稿,看不到原件。此外,政府还为偏远地区的贫困考生提供住宿。
这些制度使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特别是中高级官员的主要渠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更有效地增加了优秀人才的选拔,确保了选拔制度的公平性,为下层社会精英开辟了晋升渠道,形成了阅读改变命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激励人才,维护社会稳定。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一“双峰曲线”-西汉达到第一个高峰峰,三国两晋南北朝因多年战争陷入低谷,唐朝特别是宋朝达到第二个高峰,超过西汉,明清再次衰落。在此经济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和技术也达到了顶峰。
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根源在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前所未有的发展,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媒介,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落入权贵集团手中。“千年田换八百主”。与财富占有的快速变化相对应的是社会阶层垂直流动的加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要和谐稳定,政权要稳定团结,必须处理好社会成员“出路”和“生路”问题。其中一个“路”如果被封锁,社会就会不稳定。“路”都被封锁了,政权必然会崩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3367.html